小编导读
提到甘草,大家肯定都耳熟能详,作为药物间的“和事佬”,甘草因其调和诸药的作用常出现在许多方剂中。另外,甘草片也是大家认识甘草的一大途径。可甘草真的只是“和事佬”吗?其实在《神农本草经》中,这位不起眼的“扫地僧”还被记录下了诸多功效。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见识下甘草在《本经》中的“本来面目”。
原文:味甘平。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肿,解毒,久服轻身延年。
甘草为《本经》上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根及根茎,其味甘平,药性平和,能够调和药性,故有“国老”之称,无论分析《伤寒杂病论》原文,还是从现在中医临床来看,其主治相当广泛,五脏六腑、寒热虚实等多种病证均可应用本品,故“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治疗亡阳证的四逆汤,由生附子、干姜配伍炙甘草而成;治疗大热证的白虎汤,由大剂量的生石膏、知母、粳米配伍炙甘草而成;治疗气虚或气血两虚证的四君子汤、理中丸、八珍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均含本品;缓下剂之调胃承气汤、泻肺剂之葶苈大枣泻肺汤等亦含本品。
“坚筋骨,长肌肉,倍力”说明本品具有补虚作用,主要体现在补气上,言补气当首先想到脾胃,因脾主肌肉,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健则长肌肉而倍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甘草对进行性肌肉营养性不良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为本品“长肌肉”提供了充分的药理依据。
脾虚则肉消,甘草用于瘦人,从《伤寒杂病论》应用甘草的经验来看,凡治疗大汗、大下、大吐以及大病以后的许多病证的方剂,大多配合甘草。吐下汗后,气液不足,必形瘦肤枯。唐代的著名方书《外台秘要》就记载用小便煮甘草数沸服,治疗大人羸瘦。羸瘦,可以看作是使用甘草的客观指征之一。以羸瘦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如慢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慢性肝炎肝硬化、艾滋病等,可大剂量使用甘草。
肾为先天之本而主骨、肝主筋,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脾旺则先天得以充养,故能“坚筋骨”。
甘草的补气作用不仅体现在健脾上,大剂量应用炙甘草能够补益心气,如《伤寒论》之炙甘草汤主治“伤寒,脉结代,心动悸”。
“久服轻身延年”也是甘草健脾作用的一个具体体现。
“金创肿”在过去是指刀枪剑戟等引起的外伤,这种外伤首先表现为肿痛,即无菌性炎症反应,若感染则可致红肿热痛。临床上常用活血消肿药或清热解毒药来治疗,从历代所用的方剂来看,大多含有甘草。可见,古人应用甘草治疗外伤性炎症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现代药理发现,甘草具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这种药理作用就是抗炎的基础。鉴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卓越的抗炎作用,现代临床医学对于感染性炎症也广泛地使用糖皮质激素。不能否认,抗炎作用是甘草广泛应用不可或缺的原因。我想,这种药理作用是对甘草治疗“金创肿”一个很好的说明。
仲景方中用甘草为主治疮痈共有三方:桔梗汤治肺痈吐脓之证;王不留行散,甘草用至十八分,为全方药物的最大用量,用治疮疡初起肿痛者;排脓汤也以甘草为主要药物,解毒消肿,配桔梗排脓,用于疮疡成脓已溃者。三方适应证虽不尽相同,但用甘草的目的都是解毒疗痈,即疗“创肿”。
正因为甘草具有激素样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激素样的副作用,那就是大剂量使用能够引起水钠潴留,也可以说甘草具有“保水”作用,所以张仲景每于汗、吐、下之后使用含有甘草的方剂,是有道理的。至少,那时人们应该认识到甘草有助于恢复人体体液。在不能静脉补液的时代,热性病的脱水伤津治疗中,甘草无疑起到相当重要作用。对于低血压来说,甘草可补充水分以扩张血容量,从而提升血压。对于直立性低血压,临床有用甘草配伍肉桂、党参、五味子的报道。甘草因其这一特点,经常被应用于治疗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即阿狄森病。
虽然甘草具有激素样的作用,但其在临床上的常用量多为3~15g,如此小的剂量一般不会引发激素样的副作用,所以根本没有必要担心中医在临床上滥用甘草或滥用激素。但大剂量长期使用甘草或甘草制剂会导致水钠潴留,这在临床应用时必须注意的一点。正因为甘草具有这种副作用,所以治疗阳虚水泛的真武汤不用甘草。
《本经》还指出甘草能够解毒,虽然仅仅两个字,但这两个字的作用何其大也!其解毒范围甚广。
首先,本品能够解百药毒。吴茱萸有小毒,经甘草水浸泡后再炒干,吴茱萸的毒性大大降低,这是因为甘草中的酸与吴茱萸所含的生物碱结合而使其毒性降低。半夏经甘草水浸制后,其毒性也降低。附子的毒性较强,临床多用甘草水炮制附子以保证用药安全。张仲景用附子回阳救逆时多生用,但必须配伍生姜与甘草。笔者遵循四逆汤的经验,临床大剂量应用附子(30g以上)时,生姜与甘草的用量均大于附子。从炮制、配伍、久煎等多方面来保证附子的用药安全。此外,乌头、马钱子、一枝蒿等药物的毒性也可用甘草来制约。
其次,甘草能够解食物中毒。民间凡遇见食物中毒者,大多选用绿豆、黑豆、生姜来解,甘草对于多种食物中毒也是十分有效的。唐代名医孙思邈说:“大豆解百药毒,尝试之不效,乃加甘草,为甘豆汤,其验更速。”实验证明,甘草对组织胺、水合氯醛、升汞、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均有解毒作用。
再次,甘草能够清解热毒。临床治疗热毒疮疡的方剂大多含有甘草,而且多为生用,如治疗热毒疮疡的仙方活命饮,治疗热毒痈疽的四妙勇安汤。《伤寒论》用于治疗热盛咽喉肿痛的桔梗汤由桔梗一两、甘草二两组成,而在《金匮要略》中主治热毒壅聚之肺痈,症见咳而胸痛,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
后世称甘草为国老、和事老,实际上与甘草调和药性的作用有关,也说明甘草的应用十分广泛,而这一点似乎在《本经》时代尚未提及。此外,甘草具有良好的化痰作用,复方甘草片即为例证,《本经》亦未提及。
在《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中,记载了许多现代《中药学》教材中没有纳入的药物功效;而这些被我们“忽视”的药物作用,对于我们理解古人组方时的思路非常重要。如何将语言过于简洁的《本经》“读厚”?《本经》还讲到了哪些我们没有注意到的药物功效?这本书将带您细细探寻《本经》中的中药世界——
《神农本草经讲读》
本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药物的功效和主治是其主要内容。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以临床应用为立足点,从临床医案、各家论述、组方应用、文献考证等方面对115味药物的功效与临床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神农本草经讲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宋永刚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