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常德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五代PK三国:同样是乱世,却多处不如三国

2019/8/11 12:47:23发布210次查看
导语:公元907年,享国289年的大唐王朝落幕,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大分裂时期,即五代,正统史学家们一般称五代为中原王朝,称十国为割据政权。这里只说五代,在中国历史上,一样是分裂的还有三国时期。但同样是分裂,三国比较为人熟知,但五代却不怎么被提起。
因为,比起三国,五代实在是有些太“丢人”了。
五代的老大,比不上三国的老大
三国各国的老大,比如刘备,虽说是个卖草鞋的,但不管怎样,也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也可以划到没落贵族的行列。再说孙权,家族世世代代在吴地做官,父亲孙坚是长沙太守,也是个官后代,据传他们还是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子孙。再说曹操,是太尉曹嵩的儿子,曹操后来也是魏王。再看那些各路的头头,袁绍,马超,董卓,哪一个没背景。咱比不了出身比别的,三国的人,多多少少有些家喻户晓的故事,可五代呢?就太不一样了。
比如朱温(后梁太祖),往好了说,是绿林好汉,往坏了说是地痞流氓。
朱温小时候,家里穷,母亲没有时间管他,他自己横行乡里,乡里的人对他都很反感。后来加入黄巢的起义军,因功被封为同州防御使。此人很会变通,能进能退,他见起义军势力渐弱,自己又与黄巢的心腹孟楷不和,就投靠了政府,被任命为右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同时还被赐名“朱全忠”。
朱温以汴州为根据地,四处打仗,扩充自己的地盘以及实力。黄巢被镇压以后,能够和朱温一较高下的,就只有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和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公元907年,他在一群下属的规劝下,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开平。911年,河北赵王王镕归附李存勖,朱温派遣王景仁征讨,王镕于是请求李存勖援助他。
这年冬天,王景仁与李存勖的部队在柏乡相遇,在同李存勖交战中惨败而归,911年7月,燕王刘守光称帝,李存勖派兵去讨伐,刘守光求助于朱温,朱温决定攻打王镕,声援刘守光,912年2月15日,朱温亲自率军从洛阳出发。
此去,可以用“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来形容。
朱温剧照
因攻打蓨县(今景县)所用时间长,军队被敌军数百骑兵骚扰,帐篷粮草大部分被烧,军心溃散,另一面,李存勖对刘守光的攻击速度很快,刘守光几乎被消灭,朱温围魏救赵的办法也失败了,就立刻收拢军队,准备撤退。
这一打,直接把朱温自己“打死了”。本就年老体弱的他,这再加上行军颠簸,5月6日返回洛阳,6月22日被亲儿子杀死。原因呢?自然是那皇位的继承问题。
当然,都说了不如三国的老大,朱温自然也有黑的一面,朱温有一次打仗,抓了三千俘虏,突然狂风暴起,沙尘乱飞,朱温认为这是人没有杀够,于是下令把俘虏全部杀死。对敌人这样,可以,能忍,可他对自己人也不太厚道。
朱温治军很严酷,注意是严酷,有一次他检阅军队,发现有一队的马瘦,就把头目拉了出来,处以腰斩。注意,就是因为这个,就把头目给腰斩了,朱温自然也怕因为自己这样反而成为光杆司令,就在每个士兵脸上刻字,只要你逃跑,抓住就砍头。
为了防止士兵打仗不卖力,还独创了名为“跋队斩”的军法,只要小军官死了,那么下面的士兵一并处死。这个朱温还在妻子死后,经常召自己的儿媳侍寝(注意,朱温的亲儿子和养子加在一起也不少),这甚至被底下的儿子们当成争宠的首要方法,这方法就是把自己的妻子送给自己的爹。
杨行密(奠定南吴政权),此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是,杨行密身体好,劲儿大。当黄巢带兵造反时,他就加入了,可还没有好好表现,就被政府军俘虏了,后又被庐州刺史郑棨给放了。有了这次教训,杨行密干脆加入政府军(做了庐州州兵)。因为上司对他不满,他便杀了上司,然后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起兵叛乱,占领庐州,又先后攻下淮河以南,长江以东各州。
政府呢?此时已慌了手脚,那就给他点甜头安抚安抚。公元902年,唐朝封杨行密为吴王。受封后的杨行密,就开始忙着打仗来稳定局势。杨行密为政期间,选贤任能,招集流民,轻徭薄赋,因此做出了不晓得贡献,但,杨行密死后,儿子就太不争气了。直接弄出来了个皇权旁落。徐温,徐之诰先后独揽朝政,而徐之诰,就是有名的南唐后主李煜的爷爷。
李存勖画像
李存勖(后唐庄宗),自幼便善于骑射,胆略过人,心性豁达,深得父亲宠爱。完成父亲的三大遗愿后,就比较骄傲了,如果说他可以保持住为了完成父亲遗愿时的势头,估计可以统一全国。908年,李存勖袭任河东节度使,和晋王。
夺得实权后,5月,李存勖亲自率军大败后梁的军队,910年,李存勖又力排众议,亲自率军支援成德,义武,次年杀得梁军横尸数十里,成德,义武也倒向李存勖。916年,大败梁将刘鄩,从此梁晋形势逆转。随后灭亡后梁,平定前蜀。让那些已经建立自己的小朝廷的南方割据势力紧张的睡不着觉,纷纷来献殷勤,比如南楚君主马殷,就派自己的儿子马希范入京上缴后梁发的印信,还把部署将吏的姓名造册上报。
荆南的高季兴,还亲自到洛阳以地方官员的身份见李存勖,并且表示拥立新王朝。这样的成绩,完全是个厉害角色啊。要是保持住这势头,统一全国完全有可能啊,而且此人平时也喜欢音乐,喜欢歌舞,戏曲,文学,且成就非凡,这些都挺好,可这样的一个人,偏偏喜欢伶人(演艺的人),真的是天妒英才,他还给自己起了一个艺名,叫李天下。他的这一爱好,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
当时有一个叫周匝的伶人,被后梁抓走,李存勖救下他后,周匝开口第一句话就提要求,说自己能活下来,全靠后梁的两个伶人帮助,周匝建议让他俩当刺史,李存勖呢?不顾群臣阻挠,爽快答应。这让跟随他打仗的手下看懵了,自己出生入死流血流汗到头来还不如一个伶人。
还有一次,李存勖自己在戏台上大叫:“李天下,李天下何在”一个叫敬新磨的伶人,上去就是一巴掌,说:“李天下者一人而已,复谁呼邪!”大概意思就是说,李天下只有一个,你叫谁呢?看到这件事,我就想说,这哥们情商不一般啊。李存勖最终死于***,可以说这群伶人帮了不少忙。
石敬瑭画像
石敬瑭就不用多说,有名的“儿皇帝”连下面的人都看不下去。刘知远表示反对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
在我本人看来,五代的君主可以说都是有点被“天妒”了,不论是朱温,还是李存勖,在辉煌的成就里总得有那么多不光彩的一面,但有句话说得好啊“时势造英雄”也可能是因为当时的社会背景,使他们变成了那样,身逢乱世,特别是一个胸有大志的人。在这样的乱世,他们敢彻彻底底地相信谁呢?他们为一信任的估计就是自己了吧!
可朱温召自己的儿媳侍寝,这就过分了。实在想不通朱温是怎么想的。更想不通他的儿子们又是怎么想的,可能,这就是皇位的“魅力”吧!咱也不知道,而石敬瑭,石敬瑭就不多说了。
五代老大干的事情,不符合中国古代主流五代时期,但凡有点权势,有点军队,不管是谁,都能指着皇帝的鼻子骂,皇帝一旦被逼下去,活着还是死去就不再是问题了。怎么死,才是真正的问题了。
这一时期有个叫安重荣的节度使甚至喊出了:“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的口号,这就比较像中国近代的军阀混战了。在五代,大家对皇权不再敬畏,乱世之下,你要是有权有势,还有兵,那就可以用“真好”两个字形容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去当皇帝,不去争皇位,底下的百姓都替你着急。皇位变更这可以说是家常便饭,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却没有什么舆论攻击的原因。人们见怪不怪了。
朱温,907年篡唐称帝,为后梁;923年,李存勖在魏州称帝,沿用唐为国号;936年,耶律德光(契丹主)册封石敬瑭为皇帝,国号为晋;948年,刘知远称帝,改名为暠,改国号为汉;951年,郭威称帝,国号大周。
这还不带十国的更替,皇位换人如此频繁,百姓也该见怪不怪了。
但汉末,即使各路诸侯,各地豪杰再有权,再有兵,也没见谁废了皇帝啊,就是唯一称帝的袁绍,不久就众叛亲离,一命呜呼。“外定武功,内修文学”的曹操,也只是来了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没废帝。而董卓,即使废了少帝,可后来不也立了刘协为皇帝吗?
五代老大的做法,把皇帝弄得跟摆设一样,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完全不符,君主没有了君主的样子,臣子更没有臣子的样子,而子弑父来当皇帝也出现了,朱温就是被自己的亲儿子朱友珪给杀了。朱友珪大力发扬“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和朱温一样几乎干一样的事儿,后来朱友珪后来又被自己的弟弟朱友贞杀死。值得一提的是,朱友贞用了朱友珪杀朱温的办法杀了朱友珪。都是***。都有禁军参与。
这可是完全在挑衅儒家啊,而儒家又是真个封建时期的正统思想,所以,说五代老大的做法,与主流不相符。
五代的文化经济,比不上三国纵观三国,什么建安七子,三曹,诸葛亮,蔡邕,蔡文姬,等这些个大文豪,什么《艳》,《观沧海》《出师表》《度关山》《薤露行》《苦寒行》《短歌行》《白马篇》,一个比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可五代呢?
没有什么出名的文学创作就算了,还***读书人,黄巢的大齐政权一次性灭了三千多儒生,经济上,五代更是尴尬,三国时期的什么屯田,兴修水利,扩大手工业经营范围(关羽失荆州后诸葛亮举措),诸葛亮还常年派官兵整修都江堰,十分重视后勤。
总之,三国时期各个国家的领导人还是很重视经济的。但五代就不同了,五代就一个词,忘我厮杀。没人去管什么经济不经济的,文化不文化的,杀就对了,人家根本就没时间种地。要是说跟乱世的背景有关,那么三国怎么解释?乱世之下不是更应该注重经济发展吗?毕竟“经济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两者相辅相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根据上面说的,五代时期,皇位更替频繁,更替相隔的时间也不长。所以,没有什么太多的时间去搞经济,汉朝休养生息也用了四十多年,文景之治又多少年,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不是短时间的事。五代的君主刚一称帝,面临的就是各种敌对势力,自己建立的国家周围危机四伏。此时自然是先解决危机,所以就放松了。所以,不注重经济这一做法倒似乎可以理解。不过,五代的政治上也是有些成就的,军事上,那就是不言而喻了。
五代开拓的疆土,比不上三国
从图中看 ,魏国在疆域上继承了东汉对西域的统治,设置西域长史府进行管理,在征伐高丽句后将朝鲜半岛北部归入版图,南部大概以秦岭淮河与蜀国吴国为界,灭蜀之后,领土再次得以扩大。
蜀国占有今云南全省,四川贵州两省的大部分地区,陕西甘肃南部,广西西北部以及缅甸东北部,越南西北部。吴国占有汉末扬州和荆州大部分地区,以及交州(包括今中国广西和广东,越南北部和中部,三国时期,吴国分交州为广州和交州,交州辖境减小)全境。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领土扩张还是可以的。
可五代就不一样了,仅仅是燕云十六州(又称幽蓟十六州,今北京天津北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有句话说:“失岭北,则必祸燕云,丢燕云则必祸中原”可见其重要性。
可石敬瑭为了契丹的援助,给了契丹。往后的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宋朝开国后,燕云十六州也是帮了很多少数民族的忙。其实燕云十六州,与其说是石敬瑭割让出去的,倒不如说是耶律德光打下来的。因为石敬瑭在与后唐翻脸后所真正控制的只有自己的一座孤城,石敬瑭不过是签了个字。所以,说是耶律德光打下来的,可能更合适。
石敬瑭因为怀疑皇帝对他起了疑心,便决定起兵反叛,后唐派大军讨伐,石敬瑭被围困。只得向契丹求援,后被契丹册封为大晋皇帝,认契丹主为父,当了儿皇帝。建立后晋后,于938年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让给契丹。
结语:总的来说,五代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乱世,皇位更替频繁,战争使百姓受苦,即使有些惠民的政策,那也是出于稳固政权,所以,当代人更应该珍惜和平。但,也得牢记一句话,我们不惹事儿,但,我们也不怕事儿。
那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倒没错,五代最终被宋取代。对于契丹,也算是外来侵略吧。以小见大,对于那些侵略者,那些反华势力,回看中华上下五千年,就像《精武风云》里的那句,中国这个地方来了多少想欺负我们的外国人,最后等着的就两字,滚蛋!
比如,汉朝的谷吉,出使匈奴被杀,朝野震动,于是,时任西域都护府副校尉的陈汤,集结军队,率四万精兵向西征讨。这一战,汉军大获全胜,斩杀敌国贵族一千多人,汉军一路上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因为此战,不是为了侵略。
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抗击倭寇。公元1592年,明朝军队开赴朝鲜,与日本太阁丰臣秀吉派来的军队作战,一打就是六年,一直打到丰臣秀吉归西,最终,日军被全部赶出朝鲜。这是明朝有名的万历三大征之一。
抗日战争,中日双方实力悬殊巨大,最后的结果呢?
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民族在用行动诠释什么叫做:中华民族,不可欺。

常德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