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和排头兵。在产业立市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为进一步优化常德产业空间布局、推动园区产业“专精特优”发展,形成发展更有序、特色更鲜明、产业链更完整、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园区发展格局。9月18日,常德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优化全市园区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草案)》;9月28日,《常德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全市园区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常政发〔2018〕9号)正式出台。
这标志着常德将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统筹产业布局,强化政策引导,培育发展动能,大力促进园区产业向特色化、高端化、关联化方向发展,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园区产业布局体系。
《指导意见》的出台既是一次对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的实践,也是对常德产业发展多年经验的一次总结和升华。经过多年发展,我们欣喜的看到,一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正在发挥集聚效应,成为常德园区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撑。近日,常德日报记者先后走进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桃源、临澧等地,探寻已形成一定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轨迹,力求为进一步促进全市园区特色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凝神鼓劲。
常德经开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
近年来,常德经开区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常德中车、长园中锂、力元新材、金富力、常德华电等一批代表性企业不断涌现。从2015年到2017年,行业产值增长每年均在15亿元以上,年均增幅在100%以上。今年,该区新能源产业产值预期达到50亿元,税收贡献有望突破亿元大关。
该区新能源产业发展之初,就呈现出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特点。2003年创立的常德力元新材公司,是该区最早落户的新能源企业。短短几年,自主研发了世界首创的产品铜异物在线监测技术,参与研发的“化学镀镍动态控制技术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连续化带状泡沫镍”被列为国家“863”重大攻关项目。2012年成立的湖南金富力科技公司,与中国工程院建立产学研合作,开发出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系列产品,占据了国内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领军位置。6年时间,公司销售额增长了200多倍。
常德经开区充分运用政府性资本杠杆,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发挥关键作用,取得了政企双赢效益。常德中车公司的前身大汉汽车公司于2008年成立,拥有德国尼奥普兰全套客车生产技术。2015年开始企业经营出现下滑。针对这一情况,常德经开区在经过充分考察论证之后,由德源投资开发集团注资,将大汉汽车公司由民营企业改制为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大力提升生产能力,当年实现扭亏为盈。2017年12月,湖南中车时代电动汽车公司向大汉汽车进行控股投资,大汉汽车更名为常德中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成为中国中车集团旗下二级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12年的中锂新材公司,是一家从事锂离子电池湿法隔膜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核心技术领域39项知识产权,并与中科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合作,建立了高性能膜材料研究院。2015年,在常德经开区管委会的引导下,德源投、财鑫投等国有资本进入,推动企业完成8条生产线扩建。2016年,长园集团对中锂新材实施收购,引进全套日本先进湿法隔膜制造设备,迅速抢占了综合规模、技术实力行业一流位置。在此过程中,4家国有股东均实现高溢价退出,其中德源投公司取得3.5倍投资效益。
目前,常德经开区以高端储能装置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链已初具雏形,将致力于打造国内重要的动力电池供应基地。投资20亿元的华电新能源项目、投资2.5亿元的力元新材二期项目、投资8亿元的金富力三期项目、投资40余亿元的中车智能轨道快运列车(art)项目已相继启动。
据介绍,常德经开区新编制的产业发展规划中,已将新能源产业列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并建立了包括厂房代建、基金投入、人才引进、上市奖扶等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政策体系。下一步,经开区将按照“推动产业联盟,实施链式招商”的路径,逐步完成新能源动力电池全产业链打造。
常德高新区:昂起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龙头
常德高新区装备制造业历史悠久,经过多年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张,打造了上下游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成为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获批“全省推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程机械”。截至目前,园区拥有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40家,初步形成了以中联重科为龙头,相关企业配套的集群发展之势。2016年至2017年,装备制造产业累计完成产值210.3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48%。
高新区装备制造业产品主要以塔吊、液压油缸为主。中联建筑起重机分公司拥有国内最权威的塔机技术中心,多次承担国家机械装备业课题攻关,主持编写行业标准,一批重点产品如240吨超大型塔机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同时,经过近年来的转型升级,部分配套企业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且市场前景较好。如响箭重工的新农村混凝土泵车,产品远销越南、缅甸、老挝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瑭桥科技的环保机械、百特公司的随车吊等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均实现产销两旺;东鼎动力的黑色材料发动机缸体缸盖出口量国内领先。
园区负责人介绍,今年来,该区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个,总投资76.9亿元。投资5亿元的智能装备研发与制造基地项目、投资50亿元的华斯特林项目、投资4亿元的坎德拉智能机器人项目落户园区;投资16亿元的中联重科产业基地预计11月份可进行试生产;投资4.2亿元的东鼎动力汽车配件产业园已部分投产;投资3亿元的常德牌智能水表生产基地正在进行主体工程建设,预计明年上半年一期可投产;投资3亿元的德迪等速球笼万向节项目正在进行基础施工。
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的支撑带动下,常德高新区近年发展势头强劲,获批科技部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园区、全省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园区、全省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园区、全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并于2017年2月成功创建国家高新区,成为全省第7家国家级高新区。按照《中国制造2025》等部署和要求,常德高新区坚持“集群化、高端化、国际化”原则,继续发挥整机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并全力创建国家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计划通过3年至5年时间,努力打造国内现代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最大、产品最全、技术层次最高的以若干核心主机企业为中心、以一批关键零部件企业为支撑、配套服务体系完善的生产研发基地。
桃源: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强势崛起
走进桃源高新区,9家规模电子信息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让园区活力十足。园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早在21世纪初,桃源县把电子信息制造业作为发展特色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按照“龙头带配套”的发展思路,不断招商引资,集中资源、资金。 2003年,桃源县通过引进迪文科技,并培养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了良好的龙头效应。随着桃源高新区加快电子信息园区建设,园区继续引进了兴为通、汇德电子等骨干企业,目前已形成以迪文科技为龙头,兴为通、汇德电子为骨干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预计全年电子信息产业能创造产值15亿元,税收0.5亿元,同比去年预计增加20%以上。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正面临从沿海发达地区逐渐向内陆产业转移的过程,寻找并抓住这一契机,让桃源县的经济跨越式发展有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园区负责人介绍说,通过近几年的招商建设发展,桃源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累计投入30亿元,开发0.35平方公里,兴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已成功引进12家电子信息类企业,其中投产企业10家,在建项目2家。园区重点支持中世发电子、北方一造发展消费类电子,在继续推进迪文科技第三期建设项目基础上,重点推进触控显示设备生产基地、oled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大力支持推进迪文科技智能电源、兴为通光电设备生产线建设重点发展智能电子设备。今年新签约落户电子信息类1家,新竣工投厂1家,预计全年信息产业增加值5亿元。
桃源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已有良好基础,随着沿海发达地区地价上涨、工价上涨,电子信息产业逐步向内陆地区产业转移,未来可依托现有企业进行延伸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力度逐步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条。
临澧:瞄准新材料产业持续发力
临澧县目前有新材料规模企业9家,2017年产业规模产值超过25亿元。其中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产品技术及产能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石膏、石灰石的应用占居了国内领先地位。自今年3月常德新材料临澧产业园正式挂牌以来,目前园区以纺织新材料、建筑新材料和环保新材料为主体的三大新材料体系,技改、招商、投资建设有较大突破,1至8月9家骨干企业实现产值10.2亿元、入库税金2056万元,该县全年新材料产业产值力争达到30亿。
基于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早在数年前,该县便确立了以纺织新材料、建筑新材料和环保新材料三大新材料体系为主体的发展方向,瞄准“4321”工程发力(开发四大矿产、发展三大纤维、建成两大基地、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力争到2020年,全县矿产资源类新材料规模企业达到8家以上,经济总量超过50亿元;制造类新材料规模企业达到12家,经济总量50亿元以上,1家企业在主板成功上市;同时通过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形成1个以上新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形成新的专利成果100项以上。
该县持续加大招引力度,增强产业发展后劲。藏格集团与临澧县政府签约,拟再次投资人民币10亿元,建设博川环保新材料产业园二期工程,新建赵家巷石膏开采项目及配套深加工项目,全力打造以石膏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努力建成单一产业过百亿的产业园。不锈钢卫浴产业园项目由国家不锈钢卫浴标准起草单位之一的湖南先淘不锈钢卫浴有限公司牵头,计划总投资 10亿元,项目建成后,将形成“重力铸造、水暖配件、机械加工、五金挂件、板材生产、产品包装”六大板块为主的卫浴全产业链集群,可实现年产值5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个。伟厦新材项目由湖南常德伟厦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投资2.5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 5.2亿元,上缴税金5000万元,带动地方就业180人以上。目前,新材料产业领域共开工亿元项目5个。
该县还充分发挥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的作用,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政策、项目、人才、成果转化、融资等全方位服务。全县新材料企业获多项国家专利,仅今年,就已专利申请30件,专利授权28件。其中,“中泰特装”自主研制出的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防弹防刺系列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6项技术指标成为国家标准,在10多个国家申请了专利。“先淘卫浴”成为不锈钢水龙头国家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一半的产品出口欧美等地。“博川科技”利用石膏开发出木塑型材等系列产品,多项技术获国家专利。
(来源:常德融媒)
(一审:陈为民 二审:王华 终审:廖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