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常德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王离湘 | 文化是铸就旅游的灵魂

2023/6/8 20:05:18发布40次查看
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 王离湘
文化 铸就旅游的灵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发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建设进入了“文化+”“+文化”的新阶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实现文化价值。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文化+”与“+文化”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路径。推动“文化+旅游”、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仅是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务实举措,更是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准确认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基本现状
旅游是经济性最强的文化活动,也是文化性最深的经济行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既是“文化+”“+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的必然要求。
——“文化+旅游”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文化+旅游”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旅游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旅游总是与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相联系。二战后,旅游开始走向大众化,并具有精神享受和文化体验的基本属性,实现了经济性与文化性相统一。从马克思主义需要层次理论来看,旅游总是与社会的高层次精神文化需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即: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旅游作为享受和发展的需要,已经超越了生理或本能的欲望,上升到社会文化层次,具有明显的社会文化意义。从国际社会的一般惯例来看,旅游总是与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按照国际惯例,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旅游需求开始产生;突破2000美元,大众旅游消费开始形成;达到3000美元以上,旅游需求将会出现“井喷”现象,文化消费在旅游消费中的比例也随之大幅提高。有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980元人民币,更加注重旅游品质、文化内涵的“文化+旅游”渐成主流。
——“文化+旅游”符合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当前,我省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节点,处于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关键时期。推动“文化+旅游”,实现深度融合、跨越发展,既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也承担着引领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任务。一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一次把河北全域纳入国家战略,京津冀地区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这为我省扩大区域开放、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更高更大的平台。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北京张家口共同举办冬奥会等重大举措,也为我省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重要机遇。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也积累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等问题。为突破发展“瓶颈”,我省深入实施“6643”工程,着力去产能、调结构、促转型。“文化+旅游”突破了产业分立的“条条框框”,有利于扩张文化产业边界、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附加值,有利于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
——“文化+旅游”符合文化强省建设的必然性要求。我省是文化资源大省,加快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是我省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发展的必然要求。文化与旅游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既是一个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过程,更是一个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过程。
二、科学把握“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基本趋势“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是新的产业形态,强调的是围绕社会和经济“两个效益”,发挥市场和创新“两个作用”,优化配置资源和创意“两个要素”,形成文化与旅游业态的“双向融合”。融合的程度深不深、效果好不好,一个重要的基本前提就在于我们对当前形势和发展趋势的认识和把握。
——在国际层面上,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无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都蕴含着以开放包容为理念、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以人文交流为支撑的重要内容。“文化+旅游”是扩大区域开放的重要形式。“文化+旅游”兼具文化交流、人员往来两大内容,是激活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催化剂”,是扩大“一带一路”区域开放的“金钥匙”。“文化+旅游”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与经济双核战略结合的重要载体,将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将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发挥突出作用。“文化+旅游”是展示河北形象的重要媒介。我省地处“一带”和“一路”在渤海湾衔接的节点地区,要加强国际、省际文化旅游合作,在“走出去”与“引进来”中,彰显河北特色,树立河北形象。
——在国内层面上,积极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领域中,文化资源是我省最大的比较优势,旅游市场是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强调要“推进京津冀旅游一体化进程,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为京津冀文化旅游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资源整合上,北京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遗存丰富,天津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推进“文化+旅游”,有利于三地连通文脉,打造区域文化旅游集群,实现“1+1+1>3”的综合效应。在市场分享上,单从入境游来看,2016年,我省入境游客数量分别只是京、津的1/3和2/5,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京津冀“1小时交通圈”“四纵四横一环”城际铁路网络的建设完善,依托京津成熟的旅游消费市场和对“周边游”、生态游的庞大需求,将河北文化旅游打造成为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第三极”。在借力发展上,京津两地的科技、人才、资金优势明显,通过“文化+旅游”,进一步承接两地在文化旅游开发运作方面的“溢出效应”,推动我省文化旅游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在省内层面上,聚合推动文化强省建设。文化强省,核心是“强”。文化产业强是文化强省的重要标志。当前,我省正处于由传统文化产业为主向新兴文化产业形态兴起的转型发展时期,面临着业态重塑、产业链再造的问题。推动“文化+旅游”,可以最大程度释放文化资源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基本作用,在融合发展中达到互促共赢,产生叠加放大效应,助推文化产业升级、文化强省建设。
三、牢牢抓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点内容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特征和核心资源。从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来看,目前,全省70%以上的旅游景区有文化遗产,效益良好的旅游景区几乎都是因文化内涵而闻名。河北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积淀孕育了丰富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三大文化名片”:“东方人类从这里走来、中华文明从这里走来、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推动“文化+旅游”,就是要通过对历史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挖掘,在旅游产品中“嫁接”文化元素,以文化创意推动文化旅游“转基因”,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质,实现文化资源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历史文化景点。历史文化旅游是我省文化旅游的优势。开发打造历史文化景点,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在“真”上下功夫。依托“三大文化名片”、四项世界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开发文化寻踪、文化体验等特色文化旅游产品。二要在“深”上下功夫。要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实际,从小处着眼,从“深”处着手,以历史故事、动人传说等为切入,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三要在“活”上下功夫。坚持“在发展中传承,在开放中保护,在创新中培育,在包容中涵养,在传播中弘扬”,广泛利用舞台艺术、音乐、美术等不同媒介形态,积极运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等多种表现手段,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
——革命文化景点。革命文化旅游是我省文化旅游的亮点。我省的西柏坡红色旅游系列景区、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等14家单位入选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一要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和革命文化精品创作结合。围绕西柏坡“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狼牙山五壮山”等革命历史、英烈故事、红色足迹,打造一批传承优秀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的舞台艺术、实景演出等文艺精品,充实红色旅游的文化内容。二要大力推动革命文化景点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旅游产品组合。以西柏坡红色圣地、129师司令部旧址、冀东大钊故里等为依托,促进红色旅游与研学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既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又潜移默化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三要大力推动革命文化资源与现代科技手段融合。适应“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特点,将革命文化资源开发与现代网络、舞台、声光电等技术融合起来,增强革命文化旅游产品的感染力、影响力。
——先进文化景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发展先进文化旅游的重要支撑。要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融合发展力度,进一步完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丰富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免费开放服务水平,把优秀文化内容渗透其中,以符合现代需求的形式去表现和塑造。
四、谋划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我省在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前,要进一步找准着力点,重点在政府引导、创意开发、品牌培育、市场拓展四个方面着手,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坚持政府引导、顶层设计,加强科学规划,实现规模发展。“文化+旅游”不是文化和旅游的简单叠加、硬性捆绑,需要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一是优化“一个布局”。优化构建“一圈两带两区多点”的旅游空间布局,形成“山海相连、城乡交融、全域覆盖、区域协同”的全域文化旅游发展大格局。二是用好“两只手”。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用好政府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重点突破文化旅游在投融资、项目建设等方面的约束限制,让“两只手”各司其职、优势互补。三是编制“三个规划”。要按照“大文化、大旅游、大产业”的要求,科学编制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产业规划、项目规划,建立健全文化旅游规划体系。
——坚持“文化+”“+文化”,加强创意驱动,扩大“乘法效应”。文化与旅游的连结点在于创意,要通过“资源+创意”,提升旅游品质,实现文化价值。一是以创意提炼“符号”。要发挥文化创意在旅游开发中的“点金石”作用,提炼出代表旅游线路、景区、景点最大特色的文化符号,在视觉形象、品牌格调、核心价值等方面,释放独特的文化魅力。二是以创意突出“主题”。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凝聚形成鲜明的文化旅游“主题”,并将其创意性地融入到景观、景点建设的方方面面,防止“千城一面”“千景一面”。三是以创意提升“附加值”。要引导文化文物单位、文化企业参与旅游产品创意设计和开发制作,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和美学价值。
——坚持“文化搭台、文化唱戏”,着力打造特色,培育重点品牌。要坚持文化主线、市场导向,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一是加强资源开发,形成特色。要用好盘活文物、古迹、名胜、民俗、节庆、地方传说、特色文艺等文化资源,敏锐捕捉其中具有较高文化价值、人们喜闻乐见的元素,将其融入到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中,形成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鲜明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二是坚持“内容为王”,打造精品。要树立精品意识,从历史、现代、民俗、道德伦理等多个层面、多个维度,精心策划、精心设计、精心建设、精心服务、精心管理,打造一批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精品。三是体现文化价值,培育品牌。在“京畿福地乐享河北”品牌形象的引领下,重点打造以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等为核心的皇家文化旅游品牌,以金山岭、老龙头等为核心的长城文化旅游品牌,以直隶总督署、直隶书院等为核心的京畿文化旅游品牌,以西柏坡、狼牙山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以沧州武术城、大运河旅游观光带等为核心的运河武术文化旅游品牌,以战国赵都、正定古城等为重点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四是着眼长远发展,构建体系。坚持统筹谋划、分类指导、�...
常德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